无障碍浏览 进入老年模式
今天是:2025年5月17日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1-293066 是否有效:
发布机构: 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1年01月27日 09:20:59
名  称: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文  号: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日期:2021-01-27 09:20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建党100周年,也是全市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第一年。全市工业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的具体部署,紧紧围绕“保持整体进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总目标,牢牢抓住“园区平台建设、工业投资”两个关键,始终聚焦“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三个核心,着力加强“项目招商、要素保障、企业服务、融合发展”四项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大突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着力稳定工业增长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其中:西秀区11.5%、平坝区11%、普定县11.5%、镇宁县11.5%、关岭县11.5%、紫云县11%、开发区11.5%。

(一)强化工业经济目标管理。围绕工业经济主体指标,督促任务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时间节点控制,确保各项目标按时序进度推进。按重点县区、重点园区和行业做好分类调度工作,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强化运行风险预警预控。对八大重点工业产业中贡献度前10的重点企业和停产减产企业实行“清单式”精细化调度管理,采取“一企一策”跟踪问效,推动产业、企业稳定发展。严格考核奖惩,继续加强月度通报机制,切实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

(二)强化企业精准服务。进一步健全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市领导领衔八大重点工业产业工作机制和重点工业企业特派员制度,落实定期会商、问题交办、限期销号、督查督办等机制。推进“一企一策”帮扶措施,通过集中指导、政策宣贯和企业问题协调化解,提升企业生产负荷。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小企业服务“一码通”平台功能,扩展中小企业服务范围。

(三)强化企业融资支持。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民营企业贷款抵质押方式。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程序,推动多种形式的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增信模式,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发挥中小企业“创业贷”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作用,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规模。加强政银企”、“政金企”对接沟通,定期召开银政企见面协调会,力争促使双方洽谈顺利达成合作。

(四)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全力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稳定运行,强化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用煤、用气等要素保障。各县区要把电煤保供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2021年电煤长协签订,并不折不扣完成电煤长协任务,保障电煤供应。积极组织辖区符合条件的重点工业企业,与省内火电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签订直供电协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生产负荷。加强与燃气公司协调对接,抓好用气储备和监测预警,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用气供应。

二、加快推动产业培育

2021年,八大重点工业产业要完成工业总产值900亿元以上,其中:装备制造125亿元、特色轻工180亿元、清洁高效电力80亿元、基础能源65亿元、新型建材100亿元、现代化工30亿元、基础材料60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260亿元。在此基础上,突出打造以军民融合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以生态食品民族医药为重点的特色轻工业、以清洁高效电力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等三个首位产业,各县区也要比照市级确定1-2个首位产业。

(五)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航空制造、通用航空、航空服务等新型全产业链航空产业,积极推动安大民用航空锻造产业园、安吉精铸航空产业园、风雷整体搬迁、黎阳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固达电缆产能提升改造升级、乾鼎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光伏相关制造业。

(六)着力补齐特色轻工产业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线,围绕中药材、金刺梨、辣椒、茶叶等九大特色产业空白环节、薄弱环节及低附加值环节,谋划和引进关键项目,实现产业接链、延链,提升发展效益。重点抓好三力制药二期、贵州百灵技改、西秀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南山婆食品产业园、平坝酒厂基酒生产扩能等项目建设。

(七)加快发展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在建光伏、风电项目黄家湾水电站、百灵集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等项目建设进度。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开拓电力消纳市场加大电煤供应协调调度力度确保电力稳定生产供应

(八)推动基础能源产业技改升级。推进煤矿标准化新型矿井建设,加大技改扩能工作,加快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升级,完成马幺坡、大源、东光煤矿“两化”改造,推动亚陇、大田坝、水坝等技改矿井同步实施煤矿“两化”改造。推动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0.72亿立方米,利用量0.38亿立方米。大力开展矿井水综合利用,矿井水排放量192万立方米,综合利用量128万立方米。积极推动西秀区轿子山煤矿60万吨/年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平坝区大源煤矿、普定县东光煤矿等建成投产。引进煤炭洗选项目,提高全市煤炭产业附加值和利用率。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力度,配套实施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

(九)创新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以产品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绿色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建材,培育安顺建材品牌。探索推进石材集中采购中心平台建设,集中全市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和石材资源进入平台,提升本地石材占有率。筹备召开贵州安顺石材博览会。积极推动西南水泥年产300万吨新型环保砂石精品骨料及配套商品混凝土、兴惠鑫年产30万立方米免蒸泡沫混凝土砌块等项目建设。

(十)完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引进先进的新型化工生产工艺,实现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以钡化工、煤化工、日用化工、特色化工等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产业。重点推动红星钡业扩建3万吨/年硫回收装置、宏盛化工升级改造、道元生物年产1万吨农药制剂改扩建、隆达精细化工等项目建设,确保红星精细化工园区完成省级认定

(十一)大力发展基础材料产业。推进新型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实现铝产业、铁合金产业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大力发展新材料,丰富壮大基础材料产业体系。推进启动安铝异地搬迁改造、锡安60万吨氧化铝、镁程铝业100万平方铝单板幕墙,推进贵飞公司碳纤维高端装备复合材料、紫安科技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项目建设。

(十二)加大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力度。加快手机、服务器等重点产品生产和核心品牌塑造。以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园为重点,着力构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重点支持液晶显示屏和显示模组、音视频线缆等配套产品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翰瑞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力度,加快培育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工业互联网省级标杆项目3个。推进5G网络建设和商用,积极开展5G应用创新。积极推动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园、镇宁智能穿戴产业园及全市5G基站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2021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00亿元,力争达到35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150亿元以上。其中:西秀区完成85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43亿元以上;平坝区完成6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35亿元以上;普定县完成37亿元,力争达到4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18亿元以上;镇宁县完成25亿元,力争达到4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15亿元以上;关岭县完成25亿元,力争达到4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15亿元以上;紫云县完成10亿元,力争达到2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5亿元以上;开发区完成38亿元,力争达到50亿元,产业投资完成20亿元以上。

(十三)抓好项目谋划。围绕三大首位产业、八大重点工业产业发展,积极谋划产业项目,力争到2021年谋划“十四五”重大工业项目700个以上,总投资5000亿元以上。

(十四)实施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完善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走出去”,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符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各县区年度新招引签约落地工业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占新招引签约落地项目个数和投资额的比重不低于30%。

(十五)紧盯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落地,力争尽快投产达产。滚动实“千企改造”工程。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改进工艺技术,提高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三力制药二期、百灵制药扩能技改、固达电缆二期等重点转型升级项目。推动安大民用航空锻造产业园、镇宁县革利风电场一期、中航工业风雷整体搬迁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筹备召开2021年工业项目建设观摩会。

(十六)加快编制“十四五”规划。要加强同省级相关部门的对接,主动谋划项目,争取将我市更多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纳入省“十四五”相关规划。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按照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编制总体方案,加快制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尽快确定重点规划、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确保按照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各项规划编制。

四、推进园区集群发展和创新改革

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要求和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的发展目标,加快引进培育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及配套产业,形成打造一批产业集群,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创新改革。

(十七)明确园区首位产业。完善工业园区空间、产业布局,突出地方产业特点,错位发展首位产业、首位产品。2021年,园区各谋划一个首位产业,力争做到园区自身延链补链强链,强化自身产业链配套协作,推动园区产业要素集聚,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十八)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根据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围绕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目标任务。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十九)推动园区创新发展。健全园区发展考评机制,分类指导各园区发展。探索园区市场化发展新路径,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推动园区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

(二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完善设施建设,优化功能分区,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物流畅通程度。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现代商务、节能环保等平台和设施。加快工业园区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商贸流通、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生活和公共服务配套发展。

五、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二十一)继续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履行工业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完成并巩固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任务。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及固体废物治理战役分工任务。利用综合标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二十二)持续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以培育和壮大新型、绿色项目为载体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培育磷石膏建材生产企业,坚决落实磷化工“以渣定产”工作任务,继续抓好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大力实施热电联产和粉煤灰、脱硫石膏利用,着力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二十三)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积极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对市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开展培育,力争通过省级、国家级评审。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能效对标、工业节能监察、节能诊断,推进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不断挖掘企业节能降耗潜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六、抓好行业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

(二十四)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切实加强工业领域行业管理和民爆行业安全督查、检查和指导工作。

(二十五)强化煤矿安全监管。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攻坚的“六个专项”行动和煤矿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以严执法倒逼煤矿强化安全管理和加大安全投入,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抓好安全培训管理,推进煤矿“四化”“一优三减”建设,继续保持已核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等级,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十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导和督促工业企业继续强化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落实生产管理人员防护和场所防疫措施职责,确保企业生产安全有序。


附件1

2021年推进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分解表

县区

工业增加值

增速(%)

工业投资

(亿元)

园区产值

(亿元)

目标

力争目标

产业投资

全市

11

300

350

150

580

西秀区

11.5

85

100

43

258

平坝区(含贵安新区)

11

80

80

35

74

普定县

11.5

37

40

18

58

镇宁县

11.5

25

40

15

21

关岭县

11.5

25

40

15

12.6

紫云县

11

10

20

5

8.4

开发区

11.5

38

50

20

148


附件2

2021年八大重点工业产业指标计划情况表


行业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速(%)

全市

950

11

八大重点工业产业

900

——

装备制造

125

10

特色轻工

180

13

清洁高效电力

80

11

基础能源

65

9

新型建材

100

11

现代化工

30

6

基础材料

60

9

大数据电子信息

260

10

上一篇: 安顺市场景大数据“寻苗行动”方案
下一篇: 2021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报告

相关信息

  • 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安顺市能源局)组织召开2024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暨能源工作会议2024-02-26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2022年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报告2023-02-15
  • 中共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 关于印发《2022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的 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2022-05-27
  • 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度政务公开实施方案2021-07-28
  • 安顺市场景大数据“寻苗行动”方案2021-07-27